西非經濟門戶網7月23日報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報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超過2/3的發展中國家經濟仍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即大宗商品占出口總額比重超過60%,其中非洲國家首當其沖。這種經濟結構削弱了國家的經濟韌性,使其更易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比如2021年-2023年疫情期間,油價下跌,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石油大國出口下降,非洲大宗商品出口額下降5.6%,直接影響經濟表現。從趨勢上看,近十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了25.6%,而大宗商品貿易僅增長15.5%,反映出其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相對下降。從種類上看,雖然能源產品仍占主導地位(占大宗商品出口的44.5%),但比重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農產品和礦產品貿易分別增長34%和33.5%,增長勢頭明顯,報告認為,農產品和礦產品加工可能成為非洲實現出口多元化的機遇。報告認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并不能保證可持續的發展和繁榮,缺乏經濟多元化將導致非洲國家長期面臨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相關的不確定性風險,需要解決資源本地加工、出口升級、完善產業鏈等問題,而打造本土產業、創新投資和發展中小企業是擺脫當前模式的有效路徑。
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
https://www.chinca.org/CICA/info/25072809052211